私董成员
亿道信息董事长张治宇:准确判断风口的企业掌舵人

张治宇,深圳市亿道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1999年大学毕业后,张治宇在厦门一家知名企业当软件工程师。工作一年后,他选择离开厦门,来到深圳创业。2002年成立亿道,张治宇带着企业从单纯代理和销售海外研发工具,到做技术外包型企业,再到自主研发、做终端产品,成功实现转型。
深圳市亿道控股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18年间,从单纯代理和销售海外研发工具,到做技术外包型企业,再到自主研发,做终端产品。亿道在多个关键点都踩在风口上,走得更高更远,而这每一步离不掌舵人——董事长张治宇的准确而灵敏的判断和决策,现已是一家以研发设计为核心的消费类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加固智能行业终端、XR 和 AIoT 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以“让前沿科技更平易近人”为使命,通过产品研发技术的创新,不断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公司产品和方案的使用已覆盖生活娱乐、智能办公、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等多元化场景。
突破舒适圈
毕业两年就创业
1999年,大学毕业后,张治宇来到了另一个经济特区厦门发展,在厦门一家知名企业当软件工程师。当时,与他一起毕业的同学,更多选择了北上广深,在厦门呆了一年后,他还是选择离开厦门,来到深圳,且一呆就是二十几年。“厦门相对节奏比较慢,下班后就没太多事做。我当时进的公司算是厦门最好的企业,现在回想那段日子其实也挺好的。可那会儿年轻,觉得整天闲着是不行的,相对于北上广深,厦门真的太安逸了,还是要出来看一看。”
当时处于开放前沿的深圳对于来自兰州张治宇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软件、硬件都与内地感觉起来像两个世界,城建、绿化、空气质量还有充满干劲的氛围都让我想留下来。”
于是他进了深圳一家公司,主要业务是做开发工具的分销和代理,接触到大量的客户资源。2001年,中国加入WTO,当时整个深圳的创业氛围很浓厚。2002年,张治宇就与两名同事,一起创立了深圳市亿道控股有限公司。
公司最早的业务是代理海外研发工具,在国内销售。“销售的主要客户群就是这些研发型的企业,特别是一些高科技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型企业,华为、中兴等都是我们的客户。”说起刚开始的创业经历,张治宇很感谢深圳的创业环境。“从我们的领域和经历来讲,深圳这个环境真的起了蛮大作用,像我们三个创始人当时都是工作两三年就创业,工作经历都算比较少的。但是大家不会看你才刚毕业两年,觉得这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就不信任你,还是给你机会,跟你合作,这是我们能够创业成功的关键。”

从销售到研发
促进公司实现大转型
公司成立前两年,以代理贸易型业务为主,买进卖出,业务稳定但是产品附加值不高,通过几年与这些研发公司打交道,耳濡目染,张治宇坚信未来核心价值还是技术研发。于是2004年,在张治宇的坚持下,公司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尝试走研发路线,开始进行第一次转型。“那次转型,内部外部都有不同的声音。我们那时候销售的几款产品还不错,业务量比较稳定。每年利润甚至可以上千万,对一个小企业其实是蛮舒服的,为什么还要折腾自己?总会有质疑的声音,好在最后,我们都互相信任,说好亏了就亏了,你既然一定决心要做,那我就支持你。”
于是,公司开始第一次转型,早期的业务是提供研发技术外包服务。即,客户想要一个什么产品,通过亿道来实现,根据开发周期和技术难度的不同,从中收取一定的研发费用。“技术外包模式和代加工是不太一样的,代加工,会按量,每生产一个产品都会收取一次加工费。而我们这种技术外包,研发是一次性的,不管产品后续有多少的产量或者销售量,都与我们无关。”张治宇说,外包研发项目做的比较多而杂,也比较难成规模。但是通过这个阶段,亿道的研发团队实现了技术积累,“而且,大量的技术外包项目,让我们对市场和技术趋势有了更清晰的判断。所以2008年,我们再次调整了公司发展方向,就是做移动互联网终端。”
2008年,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刚刚兴起,在此之前互联网, PC端一直是主流。为什么可以准确判断移动互联网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张治宇说,这与技术提供方有关系。“我们当时做项目的上游的技术提供方主要是微软、谷歌、高通等巨头,很多行业的引领技术就是这些巨头生产的,所以他们对技术的判断,对技术的引领作用是非常强的。我们跟他们进行业务沟通时,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更多未来技术趋势的信息反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知道他们会引领出什么风潮,判断自己下一步应该往哪里走。”

灵敏触觉
早苹果两年进入平板市场
在确定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发展方向后,2008年,亿道不接任何外包订单,开始切入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市场。“2008年,我们公司的规模还比较小,公司每年投入产出是不等的,一年亏四五百万,两年亏了近千万,对于我们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张治宇说,当时市场还没起来,很多人并不相信这会是机会,市场也没有人想买这种产品,也没有渠道商要做这个产品,两年里的亏损,让他也有点摇摆。“毕竟当时公司实力比较弱,如果再没有收获,就要转型到其他产品。”在一片彷徨中,转机出现了。2010年,苹果公司发布了iPad,移动互联网终端也有了一个更加大众的称呼“平板电脑”。
iPad的发布成功带动了平板电脑的市场,市场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产品形态,也认可这样的产品形态,整个市场就热了。因为亿道提前了两年进行布局,有一些成熟的产品和技术的积累,迅速抓住了这个市场机会,从2010年应该到2014年,都是平板电脑快速成长的年份,亿道也是跟着市场趋势开始成长,卖出了自有产品,且业务每年都有增长,到了2014年,公司又迎来了发展新的机遇。
英特尔和微软微软都是早期互联网行业的老大,但是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他们却没抓住机会,2014年,他们开始加大投入移动互联网终端。当时移动互联网领域,不管是手机还是平板,最大的产业链已经在中国大陆,特别是深圳。于是他们就将大量的资源投入深圳,希望发展自己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虽然最后英特尔和微软还是没有成功进入手机和平板市场,但是那几年英特尔和微软大量资源的加持,对我们这种规模不大的公司来说,带动了产业产品在的提升、转型以及市场的提升,所以对我们来说是很成功的。”张治宇说,更重要的通过这两家互联网巨头,他们成功地进入了笔记本电脑市场。
笔记本电脑市场这几年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以移动互联网业务为主的华为、小米都进入了笔电市场。这些移动互联网厂商进来后,开始做设备融合的概念。“以前互联网产品移动互联网是优酷的产品,现在融合,又带来新的机会,我们对技术趋势的把握还是蛮好的,笔电市场这两年又开始非常有生气,所以我们也算又抓住了一个机会。”

两条腿走路
布局对冲机制
当企业到达一定规模后,需要发展新形态业务,建立对冲。之前亿道主要面对的是消费类市场。消费类市场竞争激烈,更新换代特别快,想要稳住市场份额,获取较好利润,是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消费市场有足够的规模,又可以撬动后端的供应链。于是亿道针对B端,投入了一个新的业务产品线,开始做行业内的产品,以弥补消费类市场的风险和短板。
“针对行业的产品,在市面上可能看不到,有手持的,有平板的,还有笔电的,我们叫做全坚固工业三防的产品,三防是防水防摔防尘,还有满足一些行业严苛的、复杂的使用场景的一个产品。例如矿山、矿井、能源物流作业现场、建筑工地等等,他们的工作环境都相对恶劣,需要一些特殊的功能要求。”张治宇介绍说,这类产品更倾向于定制类,更细分市场,“不是完全的定制,而是这类产品的标准化是在某一细分领域。不同行业细分各种产品形态,使产品在细分市场更有优势,更有竞争力,市场持续性更强、门槛会更高,也会保证我们有更好的毛利率。目前我们公司就是两条腿走路,总体上这两条线发展得都不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去接触两边的长处,同时补充了两边的短板。”

重心由国外转国内
期待再创新高
站在几次风口上,顺势而为,发展至今,亿道已经有一定规模。对于未来的部署,张治宇也是稳扎稳打。2018年中美贸易战影响了很多企业,亿道也马上进行调整。“2018年前,我们的市场几乎都在海外,欧洲、东南亚、非洲占比很大,随着贸易战,我们意识到只有外贸的话,风险太大,所以从2018年年底,我们转投国内市场。”
经过近两年调整,现在亿道针对B端的行业产品中,有四五成是国内市场,针对C端的消费产品,国内市场也从占比0%提升到现在的20-30%的占比。张治宇说,主抓国内市场,国外环境只是一方面原因,关键因素还是国内技术的发展。“像我们以前紧跟谷歌、微软、英特尔一样的,我们从他们的动作里找到方向,最后也验证这是对的,而现在国内的技术发展太快,不断涌现新的应用模式、应用场景,会导致不断有各种各样的新产品会要配合和支持它们,我们感觉必须要跟紧一点,才能跟得上技术发展。”张治宇说,后面疫情、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也更让他们坚定了决心,要加大投入去做国内市场。
除了业务市场上的调整,基于国内外形势,供应链上,亿道也在做国产替代。“以前供应链上很多原材料只要价格合适,满足我们的规格要求,并没有太在意是否进口。而且其实之前国内厂商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我们绝大部分用的海外芯片。而今年这种形势,我们就有意识地进行原材料的国产化率,现在有找到一些国产的替代品。”张治宇判断,未来会人为激发出一个新的市场,会产生国产操作系统,以及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核心芯片。“因此明年会针对原材料国产化率设一个指标,寻找更多的国产化替代品。”
截止2022年底,亿道集团现有员工1100多人,其中研发团队成员517人,占员工总数比例超过43%,员工分布在深圳、北京、上海、香港及台北等地,业务布及中国香港、德国、法国、英国、芬兰、巴西、土耳其、中东、东欧等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过1600多个行业客户。公司可以发展得这么顺利,张治宇觉得除了决策人本身的能力外,也与深圳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政府决策和对企业服务的能力有很大关系。“2018年,公司发展壮大,当时的办公地点实在坐不下这么多人,制约了企业发展,是在宝安区新安街道的牵头下,才找到美生慧谷科技园,给予了两栋办公楼,极大满足了公司发展的办公需求。”张治宇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公司对市场的灵敏判断下,可以继续抓住机遇,再创新高。
兔年“第一股”诞生
亿道信息迎来“开门红”
2023年2月14日上午9时30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厅的钟声敲响,亿道信息登陆深主板,股票代码“001314”,这是癸卯兔年在A股上市的第一家深圳企业,是深圳第406家A股上市公司。上市首日,亿道信息迎来“开门红”,发行价35元/股,截至目前报收50.4元/股,涨幅44%。
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属于新型智能化消费电子行业,以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其他智能硬件等电子设备产品定义、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主。招股书显示,本次IPO拟募资10.94亿元,其中6.44亿元将用于投建坪山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和自产能力。
“上市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作为一家高新企业,研发能力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这方面的投入是长期而巨大的,有了资本市场的融资加持,公司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入必然会产生更大的价值。”亿道信息董事长张治宇说道。
在张治宇看来,广东具备的完整产业链、优质营商环境等优势,为像亿道信息一样的民营企业提供了成长的沃土,随着注册制的全面实行,越来越多的广东企业会对接资本市场,获得发展“加速度”。(素材内容整理来源深圳市新安商会与网络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