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董成员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光储霸主新能源雄心,企业市值超千亿
创业前身份:大学教师
新能源大牛股阳光电源的董事长曹仁贤打小就是个学霸。1986年,曹仁贤参加完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不想离老家杭州太远,就报考了合肥工业大学。
在合肥工业大学,曹仁贤因成绩优异被推荐为免试研究生,并于1993年至1998年留校任教,一边教书一边做研究员,研究方向就是可再生资源发电。
1998年,曹仁贤辞去了“铁饭碗”大学老师的职位,创办了阳光电源。和现在的风光相比,刚起步的阳光电源举步维艰。公开报道称,创业前5年,阳光电源基本上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很少有太阳能项目或者新能源业务。为了生存,曹仁贤只好生产一些自己并不喜欢做的传统能源产品,比如UPS(不间断电源)和应急电源的产品,然后把赚来的钱投入新能源产品的研发。
经过苦熬后,阳光电源终于迎来了新能源产业的大爆发。近年来,在“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作为A股上市的“新能源电源第一股”,阳光电源备受投资者追捧,股价大幅上涨十多倍,市值超千亿元。
频繁布局体外资产,曹仁贤董事长热衷股权投资

与其它公司掌舵人喜欢体外布局实体产业不同,曹仁贤更热衷于股权投资,当前其持有8家股权类公司股份。在体外布局股权资产之际,阳光电源也“照顾”了曹仁贤的“生意”,为其投资的股权公司“输送”营收。从时间线来看,曹仁贤是在近两年加快股权投资步伐,而这两年也正是阳光电源“腾飞”的时间段,自2019年以来,阳光电源的股价涨了十多倍,也从百亿左右市值的小企业变为2000亿的大白马。

8月17日,企查查数据显示,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出现在了平阳中肃创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合伙人备案变更记录中,信息显示,这家私募成立于2020年11月份,投资项目为共计3个,分别是晟泰克、嘉东光学、高迈新能源,其中嘉东光学在已从新三板退市。
事实上,曹仁贤的体外资产不止于此,其还持股7家私募股权公司股权。作为一家市值2000亿的掌门人,曹仁贤不仅热衷于投资,甚至还“特意”拜会过高瓴张磊。

热衷私募股权,
上市公司为体外资产“输送”营收
与其它掌舵人喜欢体外布局实体产业不同,曹仁贤更热衷于股权投资。
企查查显示,曹仁贤与7家私募股权公司关系匪浅。具体来看,这7家分别是合肥仁创投资管理中心、合肥科讯连山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平阳中肃创赢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合肥连山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合肥二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上海中肃创庆投资中心、平阳中肃创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曹仁贤对上述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是98.66%、7.69%、18.5%、22%、99.99%、9.43%。而中肃创玺股权比例未公示。
上述与之关联的机构中,合肥科讯连山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由安徽讯飞产业投资持股19.23%,而后者由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持股38.55%。
与此同时,合肥连山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同样出现了科大讯飞的身影。企查查显示,其持股比例为22%。
值得一提的是,阳光电源还为合肥仁创投资管理中心发展出了不少力。根据阳光电源今年4月份的公告,合肥仁创两家子公司还与阳光电源有过关联交易。今年4月份,阳光电源公告2022年阳光电源拟向仁卓智能采购商品,预计不超过2.5亿元;预计向仁洁智能销售商品预计总金额不超过 3,276 万元、销售原材料预计总金额不超过 200 万元。
不过,上述投资机构多成立在2020年,且投资标的较少,仅有3个。
事实上,体外布局者不在少数,比如捷越联合实控人马晓军、袁成龙、王晓婷体外就有很多个人持股的投资公司,如德辉投资,德辉天恒,万辉创投。
曹仁贤如此钟情股权投资,也有迹可循。2021年1月,从安徽省合肥市来京的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发了一条朋友圈,文字为“拜会了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配图为自己与张磊的合照。
有意思的是,就在2021年2月,天津礼仁入股阳光电源,持股90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62%,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不过当年二季度,天津礼仁便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东。

曹仁贤其人,“擅长”做减法
曹仁贤的股权投资时间点在一定程度上与阳光电源在资本市场上“腾飞”时间相吻合。
如今在资本市场纵横的曹仁贤此前只是安徽的一个教师。将时间拨回1997年,彼时的曹仁贤面对“可再生能源”无限前景,毅然决定下海。然而,当时的新能源尚处在萌芽期,并不能得到投资机构的认同。
东拼西凑50万元,其在一家澡堂旁租下个不足20平米的屋子,成立了阳光能源,谁也想不到当时的“小作坊”会成为后来的千亿大白马。
曹仁贤一开始把目光锁定在了离网逆变器——一种极为冷僻的设备,逆变器成本占比仅8%-10%,是光伏系统的大脑,更是其专长所在。
不过,当时国内内光伏市场还未兴起,阳光电源可谓是步履艰难。曹仁贤回忆,为了生存,早期他只能先做一些传统的电源产品,比如应急电源、开关电源等,来为开发光伏和风能逆变器积累资金。
转折也悄然而至。2003年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并网逆变器被阳光电源研制出,这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两年后,整个新能源产业迎来井喷,热钱涌动,阳关电源也迎来其黄金岁月。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其营收分别为1亿元、1.8亿元、5.99亿元,后两年的净利同比变动分别为79.46%、232.17%。
一年后,曹仁贤将阳光电源带入了资本市场,彼时其市值为60亿元。
然而随着资本喧嚣的光伏行业竞争白热化,多个颇有盛名的企业倒在路上,比如尚德、赛维、超日等,作为行业先行者的阳光电源也被波及。2012年,其归母净利润为7280.17万元,同比变动-57.81% 。
对于艰难却依旧能活下来的原因,或是因为曹仁贤此前果敢的举动。据悉,2004年至2008年间,为了集中优势做好新能源电源设备,他陆续砍掉已经赚钱的传统电源项目。
曹仁贤也为认为,能在一众企业中活下来,靠的就是专业和专注。
熬过艰难后,曹仁贤带领下的阳光电源再次等到了光辉岁月。
2012年起,阳光电源的营收收入就一直稳定增长,从当年的10.83亿,增长到2020年的192.86亿,8年间涨了12倍。
而在上述期间,曹仁贤依旧选择做减法。据悉,2019年至2020年,由于光伏电站站项目投资金额大、周期短,因此其多次将与电站有关的资产出售。
与此同时,新能源大行其道。根据ID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22.5万辆,同比增长47.2%。2023年以后随着补贴退坡,市场将回落到较为平稳的增长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1299万辆,2021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38%。
轻装上阵,叠加搭上新能源风口的阳光电源身价暴涨。而掌舵人曹仁贤也在2021年凭借540亿元财富成为新一代安徽首富。

备受各路资金宠爱
如今曹仁贤掌舵下的阳光电源早已成为各路资金争抢的标的。
站到风口的阳光电源业绩一路水涨船高。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第一季度,其营收分别为 130.03亿元、192.86亿元、241.37亿元、45.68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25.41%、48.31% 、25.15%;同期应对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3亿元、19.54亿元、15.83亿元、4.11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10.24%、118.96%、-19.01%、6.26%。
股价更是如旱地拔葱般上涨,从2019年年初的8.57元/股涨至如今的135元/股,期间最高价一度冲至179.94元/股,期间涨幅超过1433%。
二级市场的表现亮眼,自然也成了机构的心头好。有着“聪明资金”之称的北上资金自2021年四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加仓。
公募基金也不甘落后,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年末,共有679只公募基金持有阳光电源,2021年年末,共有1148只公募基金持有该上市公司。
其中,广发基金是忠实追随者。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12日,顶流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A、广发双擎升级混合A为上市公司第五、八、九大流通股东,持股数量分别为1239.31万股、1146.89万股、1119.08万股,持仓市值为47亿元。
此外,广发基金的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也同样以1327.76万位列阳光电源的第四大流通股东。从持仓数据来看,广发基金4只基金早在2021年二季度进入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之列。
备受各路资金追捧的同时,机构对阳光调研热情也空前高涨。2022年4月下旬,阳光电源接受了7家机构调研。其中证券公司5家,资产管理公司1家,基金管理公司1家,其中包括2020年新财富新能源和电力设备金牌分析师东吴证券曾朵红。
储能、海外业务崛起,阳光电源业绩超预期
继2021年业绩“暴雷”后,阳光电源(300274.SZ)在去年出现了净利大幅增长。
4月24日晚,阳光电源发布年报及一季报。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402.57亿元,同比增长66.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93亿元,同比增长127.04%。
阳光电源称,去年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是销售规模扩大所致。
今年一季度,阳光电源实现营业收入125.8亿元,同比增长175.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8亿元,同比增长266.9%。多家券商认为,该公司一季度业绩大超预期。
2021年,阳光电源业绩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83亿元,同比减少19%。当时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解释称,因为疫情等原因,其海外电站项目、储能业务等受到一定影响。
阳光电源是全球光伏逆变器及储能龙头,其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
分行业看,光伏依旧是阳光电源最为核心的营收来源。该公司去年光伏行业收入达272.46亿元,占总收入比重67.68%,同比增长43.92%。
咨询机构IHS Markit发布的202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企业出货量榜单显示,阳光电源位居全球第一。
2022年,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77 GW, 其中渠道发货90万台。截至去年底,该公司在全球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340 GW。
储能是阳光电源另一重要板块。去年,阳光电源储能业务营收大涨222.74%,达到101.26亿元,营收占比由2021年的13%提升至25.15%,已然成为阳光电源的另一盈利点。
阳光电源也把毛利率的提升,归结为储能业务的贡献。该公司称,去年实现毛利率24.55%,同比增长2.29%,主要系储能业务扩大,特别是户储占比提升,运费下降。
阳光电源去年储能业务毛利率达23.24%,同比提升了9.13个百分点;光伏业务毛利率为25.17%,但增幅较小,同比提升了1.77个百分点。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3年4月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去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出货量连续七年位居中国企业第一。
此外,去年阳光电源海外业务提升明显,营收达190.62亿元,同比大涨107.71%,占比由上一年的38.02%提升至47.35%。目前,阳光电源海内外市场营收几近平分。
能源危机下,在欧洲等海外市场,户用储能与户用光伏搭配经济性高,渗透率逐步提升,需求旺盛。
曹仁贤曾在去年表示,看好今年阳光电源的储能盈利能力。他认为,阳光电源的大型储能(下称大储)业务2022年符合预期,2023年出货会在15 GWh以上。今年的增量主要在大储和工商业储能。
东吴证券称,今年一季度,阳光电源净利率提升至22%左右。预计该公司今年全年逆变器出货120-140 GW,同比增长70%,需求放量,同时IGBT模块全年呈现紧缺,利于龙头盈利。
该机构同时预计,今年阳光电源全年储能系统出货16-18 GWh,其中大储15 GWh以上,户用储能30万套左右。在碳酸锂价格下行和模块紧缺情况下,该公司有望实现量利双升。
4月25日,阳光电源开盘一度涨超6%,后有所回落。截至当天收盘,阳光电源上涨0.92%,报102.45元/股,总市值约1522亿元。
光储霸主阳光电源的新能源雄心
“那座新建的高楼,很快就是阳光电源新的办公大楼了。”在阳光电源合肥总部园区里,阳光电源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的大楼,向能源一号介绍说。高耸的大楼造型现代,设计感颇强,巍然屹立,和这家蓬勃向上的公司一样意气风发。
20多年弹指一挥间,阳光电源在光储业务的深厚基础之上,大举布局泛新能源领域。公司主营产品既有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等王牌军,也有新能源电驱动、充电桩、氢能业务的方面军。各个业务群齐头并进,攻城略地,展现出勃勃生机
4月24日晚,公司财报披露2022年营收402.6亿元(同比增长66.8%),归母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增长127%)。公司光储业务均快速发展,2022年光伏逆变器业务实现营收157.2亿元,同比增长73.7%,储能系统业务营收101.3亿元,同比增长222.7%。公司强劲的业绩令其在储能、光伏逆变器行业中继续排名全球首位。
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约125.8亿元,同比增加175.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08亿元,同比增加266.9%;基本每股收益1.02元,同比增加264.29%。
(阳光电源助力中国最大光储治沙电站并网)
逆变器继续保持强势
阳光电源的发展,在光伏整个行业火爆、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颇为难得。有机构预计2022-2026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从233GW增长至640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7%。
而2022年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达到近290GW,同比增长37.36%。其中国内逆变器企业依然占据大半江山,国内逆变器企业的出货量达到将近235GW左右,同比增长38%。其中,出货量前二的龙头企业依旧是阳光电源和华为,分别同比增长60%和23%左右。
早在2015年,阳光电源就超越SMA,夺得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桂冠,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2022年,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更是达到77GW。
(阳光电源 1+X模块化逆变器)
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吴家貌介绍说,除了在国内市场的开拓,阳光电源也不断加码海外布局,而且发展比较均衡,在全球各大主要市场的市占率都在30%左右,目前正在进一步下沉细分市场,在地面电站、分布式、户用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增长。目前海外的光伏地面电站、分布式和户用发展都很迅猛,除了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他不发达地区也看重光伏的成本优势,发展也很快。
阳光电源在自己的老本行逆变器领域,不仅做到谱系业内最全,而且组串、集中、模块化,样样做到领先,发布了多款革命性逆变器产品。2021年3月发布的当时全球功率最大组串逆变器SG320HX,更好地匹配大组件,引领300kW+组串新潮流。2021年6月上市的1+X模块化逆变器,开辟了行业新品类,综合了组串、集中式逆变器的优势,单模块功率1.1MW,支持多机并联,实现1.1-8.8兆瓦子阵灵活配置,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
据阳光电源光储集团副总裁史晓锋介绍,与前些年相比,地面光伏发生了三个方面变化:首先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要求光伏电站设计更灵活,环境适应性更强,因此阳光推出全场景覆盖的解决方案;其次是电价类型的变化,光伏电价从最初的标杆电价到平价,再到今后的市场化电价为主,收益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针对此,阳光推出持续追求更低LCOE的解决方案;最后是电网环境的变化,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特高压、柔直电网的建设,造成电网波动,所以阳光也在不断推出具备更强电网支撑能力的解决方案。
目前阳光电源的地面电站解决方案,已实现沙戈荒、近海、复杂山地、风光水储一体化等全场景应用覆盖,产品方案具有更低的CAPEX&OPEX,更高的在线率,更强的电网支撑能力。
积极探索光储并济、数字互联
在当前光储融合的大趋势下,阳光电源前瞻性地很早就开始布局储能业务,锚定“系统集成”环节,入局17年,迎来丰硕成果。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方面,阳光电源在中国企业中,从2016年到2022年,连续七年排名第一。
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专业一体化服务,阳光电源的储能产品畅销英、美、德等发达国家。同时,在调频调峰、辅助并网、微电网、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领域积累了先进的应用经验,广受好评。2022年阳光储能系统全球发货量7.7GWh,连续7年中国企业第一。
在储能系统方面,阳光电源深度融合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技术,打造“三电融合 专业集成”的储能系统。目前的主打产品是1500V液冷储能系统PowerTitan,LCOS可以降低20%以上,从电芯到系统全面防护,可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
面对爆火的工商业场景,阳光电源也拥有众多实力产品,并形成了从发电、管理、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行业内唯一实现“光伏+储能+充电桩+云平台”全栈自研、数据互通,让绿电效益最大化。这方面的产品有组串逆变器CX系列、PowerStack工商业储能系统、180kW集成式充电桩等。
(北京储能展上 熙熙攘攘的阳光展台)
面对更加零碎化的户用分布式场景,阳光电源以省心多发电、智享高收益为核心追求,依托26年品质积淀,可以为用户提供7*24h全方位服务,保证整个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赋能,实现“光储充”智慧融合。阳光电源单相户用逆变器系列、三相户用逆变器系列、单相户用光储一体机、户用储能电池、户用交流充电桩等产品,完备支持户用各环节需求,热销欧洲、澳洲、美洲多个市场。
(上图为推广位)
持续投入技术研发
阳光电源创始人兼董事长曹仁贤认为,储能领域整个行业在创新方面并不足,总体生产成本偏高。只有在储能产生足够的经济性,才可能实现真正的规模化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仍然需要靠技术提升和技术创新,“在源头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创新上下苦功夫”。
基于此,阳光电源的研发投入一直很大,在合肥、上海、南京、深圳、德国、荷兰有六大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占比40%,2022年研发费用投入17亿元。申请专利5300项,持有数业内第一。参与重大国家标准50+,承担国家科技项目20+。
技术上的持续投入给阳光电源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总能带来让人眼前一亮的技术成果。
在近期PAT2023光伏先进技术研讨会上,阳光电源重磅发布《干细胞电网技术(Stem Cell Tech)白皮书》。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高比例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三高”挑战之下,创新性提出“干细胞电网技术”,阐述了增强型连续高低穿、GW级黑启动等多项先进技术,为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打开了新思路。
阳光电源储能事业部总裁徐清清表示,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干细胞电网技术”将不断创新迭代,持续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平稳运行。
基于技术研发的优势,阳光电源前瞻布局电驱动、充电桩、氢能等业务。在新能源车电控业务方面,2022年实现电控产品交付量突破60万台,位列国内第5,市占率为5.6%。同时公司还积极布局充电桩产品,智慧运维服务、电站投资开发以及制氢电解槽等新业务。
在PAT2023先进技术研讨会上,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顾亦磊指出,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是传统化石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此消彼长、互补融合的过程,是一项动态的复杂系统工程,而技术赋能、推动多能融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举措。
在技术创新领域,阳光电源的创新驱动永无止境。
本文综合整理于能源一号、工业能源圈、环球老虎财经APP,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